幼兒8秒短視頻教程,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
有位媽媽跟我說,她希望和兒子好好聊聊,并且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建設(shè)、做足了心理準備。
可是每一次對話都進行不下去,好像兒子眼里只有手機和電視,和家人根本就沒話說。
這位媽媽說,她問兒子:今天上學怎么樣?兒子回答:挺好的。媽媽又問:考試了嗎?兒子回答:沒有。媽媽又擠出來第三個問題:今天怎么沒去踢球?兒子的回答卻更簡單:累。
簡簡單單3個來回,媽媽就覺得自己無話可說了。再說下去,又怕孩子嫌自己煩了。
這位媽媽最后說,是不是自己溝通技巧太差了,才讓孩子和自己無話可說?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當父母在愿意改變溝通模式的前提下,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和孩子溝通呢?
遺憾的是,我也并不知道什么一招就靈的溝通技巧,也并沒有讓親子之間迅速培養(yǎng)共同話題的方法。
芝加哥大學教授達娜·薩斯金德認為,這并不是簡單學習溝通技巧就能改變的。其實問題出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情感溝通環(huán)境。
她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提出了父母和孩子建立溝通環(huán)境時的3T原則:Tunein共情關(guān)注、Talkmore充分交流、Taketurns輪流談話。
我們先來聊第一個T,Tunein共情關(guān)注。
在3T原則中,“共情關(guān)注”是最細微的一條。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guān)注什么。孩子關(guān)注什么,你就關(guān)注什么。
只有父母遵循“共情關(guān)注”原則,剩下的原則才會發(fā)生作用。
很多家長都會希望和孩子建立共同閱讀的習慣,比如一個爸爸選好了一本小說,拍了拍沙發(fā),示意孩子過來聽故事。
不過很可惜,孩子并沒有回應,可能繼續(xù)擺弄著自己的樂高積木。
這時候可能有些父母已經(jīng)開始喪氣了,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我一起閱讀?為什么孩子只喜歡自己玩?孩子還想要什么呢?
有一部分爸爸媽媽這時候能夠覺察孩子的興趣,并不強求孩子加入自己一起讀書。如果孩子對你的書不感興趣,那你就去加入他的興趣??!放下書,去加入孩子一起拼搭積木!
這就是共情關(guān)注,也就是父母要關(guān)注孩子所關(guān)心的東西,并通過孩子的興趣建立起親子共情。
作為成年人,我們會很自然的向孩子下命令。但是孩子們沒有那么強的執(zhí)行力,他們只愿關(guān)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們沒有興趣,無論多么好玩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都是耳旁風。
共情關(guān)注的核心目的,是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興趣予以回應。父母的回應對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力、情商、自控力都非常重要。
同時,父母的回應要避免批判和評價的態(tài)度,無論孩子的行為處于什么目的、是否恰當,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溫暖的回應,只有這樣才能開始去建立好語言溝通環(huán)境。
第二條原則是Talkmore充分交流。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
這個道理可能你已經(jīng)聽膩了,心想誰都知道要多交流,只是苦于做不到啊。別著急,我們這里說的多交流并不是泛指談話的次數(shù)和時間,而是說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話語,而是要多說些話。
比如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盡量少用代詞。對成年人來說,代詞的使用非常方便自然,但我們和孩子處于不同年齡、使用詞匯的水平也不同,如果和孩子建立溝通環(huán)境,就需要減少你們對同一個事情的理解偏差和誤會。
比如你正在看孩子新完成的圖畫,試著不要對孩子說:我喜歡它,而是說:我喜歡你的畫。不要說:這里畫的不錯,而是說:這只小鳥畫的真不錯。你也可以多補充一句:你簡單幾筆就把小鳥畫的非常生動了。
除了少用代詞,父母還需要擴充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每一句話所包含的信息多一些。
比如,不要只是說:去睡覺。而是說:時間很晚了,你玩一天也已經(jīng)累了,我們?nèi)ニX。
再比如,“這個冰淇淋的味道不錯”可擴充為“這個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了,我都停不下來!”
擴充語言是在為溝通環(huán)境打基礎(chǔ)的好方法。在孩子現(xiàn)有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幫助他們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
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更理解父母語言所傳遞的信息,而且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更詳盡、復雜的交流模式,同時還能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可能很多人聽到這里會覺得,所謂的充分交流不就是嘮叨嗎,能一句話說完的事非要三句話。那這樣豈不是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反而更不愿意聽父母說話了。
這里我們說的交流和嘮叨,有本質(zhì)的不同。嘮叨是單向的,而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是雙向的,交流一定不能是大人主導的單向?qū)υ?,否則我們永遠不可能建立好溝通環(huán)境和共同話題。
接下來第三個T,就是要講如何避免把溝通交流變成父母單向的嘮叨。
Taketurns輪流談話,讓話語權(quán)在你和孩子之間輪轉(zhuǎn)交換。
“輪流談話”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它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是我們開頭例子里那位媽媽最希望實現(xiàn)的。
要想輪流談話,父母必須首先“共情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成功的關(guān)鍵都在于父母必須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不要以為“輪流談話”就是父母不斷提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可能都并不利于輪流談話的開展。
比如“今天作業(yè)多嗎?”“老師講的課聽懂了嗎?”這些一般疑問句孩子只需要用“是”或者“否”就能作答,并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guān)心,反而很容易讓孩子敷衍回答。而且這些話語里帶有檢查和質(zhì)問的態(tài)度,
也會讓孩子覺得你們的交流并不平等。
相比之下,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實現(xiàn)“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將“怎么辦”和“為什么”拋給孩子,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里天馬行空。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讓孩子開始獨立的思考,最終孩子會逐漸學會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
父母還可以借助3T原則來講故事。并不是簡單的由父母把書上的故事讀給孩子聽,而是一邊與孩子交流這些經(jīng)歷,一邊可以鼓勵孩子增添一些細節(jié),或者談一談想法,來嘗試和孩子“輪流講故事”。
鼓勵孩子發(fā)揮想象力,讓他們“添油加醋”。比如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還會發(fā)生什么?”“你覺得他們?nèi)ツ膬豪?”“為什么他們要那樣做呢?”等等。
這些問題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甚至可以讓他們得到深度思考的鍛煉。
可以說,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環(huán)境建立,離不開上述的任何一個T。
達娜·薩斯金德教授還在書里寫了第四個T,Turnitoff。也就是關(guān)掉電子設(shè)備。
電子設(shè)備是溝通的克星,很容易讓大人和孩子被的注意力被牽引走,溝通時容易走神。
當我們對交流對象的關(guān)注度處于“離線”狀態(tài)時,“共情關(guān)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構(gòu)成的3T原則根本無法發(fā)揮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回應就變成了“嗯……”“等一會兒”,到最后是完全的沉默。和孩子溝通時,先把手機放在一邊吧。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一點小錯的時大喊大叫大吼?
我的鄰居就是一位遇事大吼大叫的媽媽、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十六歲了上高一不愿去學校輟學回家。經(jīng)常聽到孩子大吼大叫。在鄰居很無奈時知道我從事家庭教育工作來找我?guī)兔?。讓我見見孩子溝通一下。?jīng)過安排我見到了孩子、在我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聽出對自己父母的失望。說的其中一句話是:"從小到大當我做錯事或遇到問題時父母只是大吼大叫、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錯、我不愿意再和他們說話"在我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二個多小時最終答應完成學業(yè)。
曾經(jīng)有人指出,父母是除了裁判外,最經(jīng)常吼叫的、為數(shù)不多的“職業(yè)”,而喊叫的對象就是他們的孩子。且不說大吼大叫的初衷和原因,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越來越多的專家研究認為,大喊大叫或者大聲責罵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攻擊性以及焦慮。如果長期對11歲以上的孩子吼叫,那么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傷害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做,不管孩子幾歲,都會產(chǎn)生比同齡人更多的爭吵。
可以說,父母的吼叫對孩子的大腦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處于舒服的精神狀態(tài)時,大腦的神經(jīng)傳遞素通過釋放舒緩的生物化學物質(zhì)做出反應,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增多。那么當孩子聽到吼叫的時候,大腦釋放出的生化物質(zhì)就會形成“戰(zhàn)斗”、“逃跑”、“打架”的感知,讓孩子作出此類反應,這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如果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對于這種行為就會習以為常,漸漸的適應。如果孩子在被責罵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表情,那么就說明孩子正在變得怯懦、內(nèi)向和膽小。
這樣的性格對他將來的成長非常不利,因此家長應該樹立榜樣。要想讓孩子聽話和變得優(yōu)秀,家長首先要成為優(yōu)秀的父母,管理住自己的脾氣。
有的家長始終認為大吼大叫是權(quán)威的象征,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是絕對的,不應該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彰顯。因此家長何不更換一種不那么強硬的教育方式?幽默比吼叫更能讓孩子接受。
另外,在改變教育方式的同時,需要告訴家長的是,調(diào)整聲音強度與音調(diào)確實是件好事。當孩子淘氣或者可能產(chǎn)生危險的時候,適當?shù)卣{(diào)整自己的聲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并不代表著大聲呵斥、需要家長記?。厝岫鴪远ǎ⑹墙逃?。
如何快速入睡?
大家都羨慕一躺下就能入睡的人。可事實是自己雖然很累了,但就是睡不著,屬于昏昏欲睡卻又醒著的狀態(tài)。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人有睡眠問題。但有一些,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自己想睡覺,用帽子遮住光線就能睡著,更不用說沾上枕頭倒頭就睡。
睡覺其實和其他技能一樣,通過訓練可以隨時隨地的睡著。不管是你睡前喝咖啡還是喝茶。是二戰(zhàn)期間,美國為海軍飛行員開發(fā)了這項技術(shù)。
對,就是通過訓練,提起訓練兩個字,就不是一兩天能學會的,是通過長期訓練練會的。很多人今明兩天練習沒有效果就放棄了。海軍飛行員也是通過六周的訓練才的效果。據(jù)說96%的海軍飛行員通過訓練可以在很的時間內(nèi)隨時隨地的入睡,不管是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還是喝了咖啡后。
失眠嚴重者,立馬這樣訓練有點太苛刻,我們畢竟不是訓練有素的軍人。首先我們先找出自己失眠的主要誘因,鼻炎導致的先睡前緩解鼻子通氣,心情煩躁著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我自己就是鼻炎重癥患者,也手術(shù)了,也每天運動,睡前鼻子按摩,雖然沒有完全治愈,但睡前還是能緩解通氣的。壓力大著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好的睡眠能讓人神清氣爽,身心健康,還能使大腦高效運轉(zhuǎn)等多種好處。睡眠不好則身體損傷大,精神損傷更大。
失眠嚴重者的物理輔助:
1、遮光。
褪黑素是睡眠的基本要素,而黑暗能促進褪黑素分泌。就是睡前盡量創(chuàng)造黑暗環(huán)境,最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黑,實在有干擾,某寶有大把柔軟舒服的眼罩。說到這,還有褪黑素片,我認為失眠嚴重者可以偶爾吃,是藥三分毒,不能經(jīng)常吃,會有依賴性,也會損害身體。這藥當天的效果是挺好,產(chǎn)生依賴的話自己身體的褪黑素分泌會越來越差。
2、合適的溫度。
溫度因人而異,該空調(diào)空調(diào),該通風通風。身體溫度稍微降一點比較好入睡。
3、別看電子設(shè)備,睡前別運動,心跳加快更難入睡。別喝茶和咖啡。
有些輔助也行,芳香療法和聽放松緩慢音樂,個人喜好,有效就好。
這些可以說是睡前的儀式感,起來就是讓自己放松舒服更容易入睡。如果還是失眠嚴重,去正規(guī)醫(yī)院看看吧,吃點補充劑,或者查查有些身體的毛病。尋找原因,讓有效方法直達病灶。
當你睡眠還行,想挑戰(zhàn)下經(jīng)常能快速入睡,這才來學習海軍飛行員的訓練法。反正我是睡眠有效以后正常地來訓練這個睡眠比較快速的學會,大概用了幾周。
一躺在床上。身體放松。
1放松臉部,這是最重要的。放松額頭皺紋,放松頭皮、臉部肌肉、舌頭、嘴唇、緩慢自由呼吸,感受臉部完全放松。放松眼睛周圍的幾塊肌肉,閉眼,眼睛在眼窩隨意翻動,隨意放松就好。
2放松肩膀,盡可能放低,就算你認為很低,也繼續(xù)放低。我自己是感覺深陷的這種感覺。
3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氣,肚子微微鼓起,不用太刻意,你躺下這樣做,它自然會鼓起的。我是想像氣在按摩自己的五臟六腑,反正舒服就行,然后呼出所有氣體,也吹出了自己所有情緒。
4放松手臂,放松四肢。如果在某一塊肌肉感覺僵硬,無法松弛,請嘗試拉緊肌肉再放松,這樣一張一弛有點像水母。
任何壓力大時都可以這樣放松,提高專注力。
二精神放松
WINTRE認為,只要身體放松了,頭腦10秒內(nèi)沒有任何想法,人就會睡著,唯一要做的是停止大腦中的任何想法。更不能有運動的想法,不然本來放松的肌肉又激活了。
winter有三個建議:
1想象風和日麗的天氣,躺在寧靜湖上的獨木舟里,仰望天空白云,不要有其他想法,專注這個畫面。其實想象讓你舒服的畫面的就行,我想像海邊沙灘上沙子鋪著我,我就露出個頭,仰望藍天白云,舒舒服服。
2想象躺在黑天鵝絨大床上,而房子其他顏都是黑的,專注這個畫面。其實只要房間沒有光線就能直接有這個場景。
3直接在腦海中說不要想、不要想、不要想。。。其實其他重復的詞也行。
三種建議選其中一個就行。
這些是睡眠技巧,不要期望立馬見效,只有反復練習,熟練地學會放松和平靜失眠迎刃而解。
求推薦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看的動畫片?
漫長的假期,孩子們都宅在家里,大部分時間都在看動畫片。許多家長擔憂孩子會沉迷動畫片,所以就會禁止孩子看動畫片。其實只要控制好時間,給幼兒看動畫片是有許多好處的,但是,在動畫片的選擇上家長們要尤為謹慎小心了。怎樣的動畫片適合幼兒呢?動畫片里包含正面的、積極的內(nèi)容,家長可趁機將動畫片里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日常生活,教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動畫片的情節(jié)、邏輯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思考,學會從正反兩邊去思考問題。以下幾部經(jīng)典又適合幼兒看的動畫片,家長們們可以查閱與參考。
1.《米奇妙妙屋》是專為學齡前兒童全新制作的經(jīng)典動畫片。推出了風靡全世界的米老鼠和兩大形象。內(nèi)容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世界,是一部寓教于樂、適合父母與孩子共同欣賞的卡通動畫片。
2.《海底總動員》一對可愛的小丑魚父子,父親瑪林和兒子尼莫。兩條魚在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冒險使它們交到了形形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五彩繽紛的畫面,感人至深的故事。孩子在觀看過程中會被趣味的情節(jié)吸引,與此同時還能夠?qū)W到基本的價值理念。
3.《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由系列性的童話組合它由諸多微小而有趣的故事組成,是一部很適合中國孩子觀看的動畫片。大頭兒子、是個活潑可愛的大頭的小孩,小頭爸爸、是個給予大頭兒子的是想象力的滿足和對他一顆童心,圍裙媽媽是一個三口之家,他們是中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典型的縮影。
4.《海底小縱隊》海洋絕對是孩子們熱愛不絕的神秘圣地,其中講述的是8個小動物探秘海底未知的生物,每集動畫都建立在一次探險的基礎(chǔ)之上,小隊成員發(fā)揮自己的特殊本領(lǐng),克服險境,探索海洋奧妙,發(fā)現(xiàn)未知生物。
5.《愛探險的朵拉》是由尼克兒童頻道專門針對1-5歲學齡前兒童制作的美式英語教學動畫片,可以說是風靡全球。這部動畫片畫面較簡潔,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語言清晰而且語速不快,孩子較易聽懂;音樂和歌曲有很強的節(jié)奏和跳越感,容易上口。在探險中會反復教小朋友辨別顏、形狀、組合、數(shù)字、簡單的英語和社交技能等。
6.《大耳朵圖圖》講述了三歲小男孩胡圖圖快樂成長中的點滴故事,內(nèi)容健康幽默童真童趣,反映了當代兒童生活的現(xiàn)狀。這部動畫片獲得過許多獎項,而且每集都會以小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們一個道理,是“寓教于樂”的一個好工具!
7.《小豬佩琪》這部動畫片其實不用多做介紹了,其實也是老動畫片了,一直深受全世界各地小朋友們以及其家長們的喜愛。當然也很適合我們中國的小朋友看,極簡的動畫風格,幽默的對話語調(diào),深具教育意義的故事情節(jié),不僅能讓學齡前兒童學習知識,更能讓小朋友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驗生活。
8.《超級飛俠》是千騏動漫歷經(jīng)三年重金打造的一部全新學齡前3D動畫作品,講述了飛機機器人樂迪與一群稱為“超級飛俠”的小伙伴環(huán)游世界,為小朋友遞送包裹,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的故事。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每一集發(fā)生的城市都不同,用精美的畫面展現(xiàn)了世界多元文化,例如名勝、建筑、語言、節(jié)日和美食等。故事傳遞著善良、勇敢、歡樂和友愛,讓孩子跟隨樂迪在每一次新的神奇之旅中,可以開闊眼界并認識到多彩絢麗的地球家園。近年來國產(chǎn)動畫片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優(yōu)秀動畫片,第一次看到這個動畫片不管是動畫制作的精美程度和劇情都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部國產(chǎn)動畫片。
9.《變形警車珀利》為全世界兒童交通安全而ROIVISUAL、現(xiàn)代汽車、EBS共同制作的社會貢獻教育片。故事發(fā)生在布魯姆斯小鎮(zhèn),警車“珀利”、救護車“安巴”、消防車“羅伊”和直升飛機“海利”與小娟組成了救援隊,保護著鎮(zhèn)上人民的平安幸福的生活。凱文和多奇是兩個活潑淘氣的小學男生,經(jīng)常因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陷入麻煩,幸好每一次都有救援隊的大家出手相助。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他們也會逐漸學會交通安全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10.《海綿寶寶》是美國電視節(jié)目歷史上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系列片之一。該片曾獲得全美兒童電視動畫片收視冠軍,每個月都有將近6000萬觀眾收看,除了兒童觀眾以外,還有一半觀眾都是成年人。曾連續(xù)于2002年~2004年獲得艾美獎較佳兒童節(jié)目獎,并于2004年獲得美國電視評論家獎較佳兒童節(jié)目獎。而該片創(chuàng)作者及執(zhí)行制片人史蒂芬·希倫伯格是尼克兒童頻道最受歡迎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曾獲2002年格雷斯公主電影基金獎,并獲得南加州首個環(huán)保公益組織“拯救海灘”的最高榮譽。共60集,2006年央視引進國內(nèi),中文片名定為“海綿寶寶”?!都~約時報》編輯梅爾曼對它的評價一樣:“這是電視上所曾出現(xiàn)的最有魅力的卡通,它有著干凈單純的快樂,集合了的幽默和兒童的純真?!?/p>
當然,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動畫片,只要內(nèi)容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內(nèi)容健康、具有藝術(shù)性、教育性、科學性,都可以選擇給孩子看。家長切記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
3--4歲:連續(xù)看電視時間不超過15分鐘
4--5歲:連續(xù)看電視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
5--6歲:連續(xù)看電視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如何教小孩認識時間表?
大家好,我是朝智學長。
首先問題主,你應該是想問“如何教孩子認識刻有3、6、9、12點等的時鐘”吧。
如果是這個問題就好了。
我母親是文盲,連普通話都不會說的那種。在高中的時候我教過她。我用通俗易懂的話慢慢的,耐心的給她講解,用不了多久她就領(lǐng)會了。
第一,讓他認識什么是時針,什么是分針,什么是秒針。我們通常說的一個小時,是指時針(最短的針頭)從鐘表上的3走到4(最小的幅度)所需要的時間。分針是指第二長的針頭在鐘表的轉(zhuǎn)盤上頭轉(zhuǎn)一圈,稱為一分鐘。秒鐘是指最長的針頭,每跳動一下,稱為一秒。
第二,通常這幾個時間點我們在做什么。一般天亮的時間是六點,吃午飯的時間是12點,晚飯的時間是下午六點。你在鐘表上跟他說明清楚6、9、12點所對應在哪個位置。
第三,這三顆針之間的關(guān)系。秒針每轉(zhuǎn)一圈,分針才跳一小格。分針每走12分鐘,時針才走一小格(最好有個時鐘作參考)他們結(jié)合實物來看,很容易理解,也記得牢。
備注:在跟小孩子或者老人說的時候,語氣一定要放緩,有耐心。怎么說就看我們自己如何組織語言了,不要說的太死板,多說幾次,讓他聽懂,用他的話說出來為止。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覺得我說得好,請關(guān)注我,給你分享更精彩的內(nèi)容。
抖匯吧»幼兒8秒短視頻教程_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