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發(fā)修短視頻教程,你最喜歡贊美女性的古代詩詞有哪些?
月天詩詞:三八節(jié)回想記憶中最喜愛的贊美女性經(jīng)典古詩詞,發(fā)現(xiàn)大都是贊美女性容顏儀態(tài)的。難道是我的記憶篩選機能暴露了我的偏愛?還是那個時期的先賢們都是那種男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是選自詩經(jīng)中一句,可謂贊美女性的經(jīng)典,雖然詩中有些詞義已經(jīng)忘了,但是“膚如凝脂”這句,當然有極致的地方,可是作者沒想到,從此就限制了后人創(chuàng)作的想像力,以至于后代尤其今天的創(chuàng)作者每每描寫女性,就只會用這句或者這句的衍生品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很有影響,后來有了更夸張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屈原和他的學生宋玉也有精彩華麗的贊美女性辭章,可惜楚辭艱澀難讀,記不住什么,似乎宋玉也有類似"美目盼兮"的華句,記不清楚了。
清平調(diào)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到了唐代,“膚如凝脂”的創(chuàng)意已經(jīng)開始免費贈送了,才華橫溢天馬行空的李白當然要展示他的想象力,就有這組清平調(diào)。拋開創(chuàng)作背景不談,就內(nèi)容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而言,當冠絕同類題材,古今第一。
沒有一句描寫眉毛如何眼睛如何脖子如何,照樣美輪美奐流光溢彩,而且內(nèi)容滿滿。這點應該讓后人學習,尤其現(xiàn)代人最大通病,不論詩詞,都喜歡兢兢業(yè)業(yè)地描述堆砌,缺乏想象力。
據(jù)說李白滿以為馬屁拍在馬屁股上,沒想到脫靴磨墨的高力士暗示楊貴妃,用名聲不佳的趙飛燕比喻貴妃,用心不堪。結果馬屁還是拍在馬蹄子上,李白只能訕訕地來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游山玩水去了。野史,不足以考證。
一斛珠·曉妝初過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贊美女性也不俗套,活靈活現(xiàn),不像別的作品有些仕女圖,一臉哀怨。好是好,亡了國,這類題材也戛然而止,不經(jīng)意進入更高層次。
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贊美的是一個小姑娘,或許就是她自己,但是要比李煜好很多,更活泛更有生命力,遠勝其他,詩詞可以敘事、可以人物塑造,這點很多人都忘了。
回到開篇話題,為什么留下的贊美女性的經(jīng)典古詩詞大都是贊美女性容顏儀態(tài),很少見到贊美女性德行智慧才華的(母親題材除外)?我想可能和那個時代有關系,拿筆的文人,他們更容易從男人需求的角度去欣賞女性,這是不公平的。
最后貼一首月天詩詞,也是贊美一個今天的小姑娘的,獻給三八節(jié)女性半邊天。
蝶戀花冬花新韻
俏眼齊枝勤踮腳,惹落晶花,朵朵身前繞。
柳細綠浮人見少,嘴窩欲笑眉先笑。
應是春天心動了,些許情思,又被飛霜惱。
枝上春風時尚早,人間還是輕白好。
描寫古代女子才藝的句子?
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碧水寒潭之上,出塵如仙,傲世而立,恍若仙子下凡,令人不敢逼視。一襲紫衣臨風而飄,一頭長發(fā)傾瀉而下,紫衫如花,長劍勝雪,說不盡的美麗清雅,高貴絕俗。
怎樣能把長頭發(fā)變短頭發(fā)不要剪的?
綁,如果要比較有型的短就的修點層次,那樣綁出來的短髮才有型
中年男子臉型比較瘦?
這個適合你臉型
古代美女是如何評定的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古人為了形容她們的美貌容顏,流傳留下了“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典故。
其中,沉魚指的是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閉月指的是貂蟬,羞花指的是楊玉環(huán)。
四大美女之所以有這樣的美稱,還是有著傳奇故事的。
西施出生在春秋時期的越國,眉清眼秀,臉若明月泛桃紅。有一天,她在河邊洗衣服,河水映出她靚麗迷人的身影,路人發(fā)現(xiàn)河中的魚竟然為癡迷她的美麗倩影,竟然忘記展翅遨游,紛紛沉進了水底。
西漢時期,王昭君被帝王選與匈奴單于聯(lián)姻,在告別故土出塞北上的路上,看到滾滾沙漠,離別傷愁涌上心頭,王昭君遂拿起琵琶彈奏起來,此時,一群南歸的大雁正好經(jīng)過,巧妙動聽的音樂加上王昭君國天香的美貌,讓大雁竟然忘記了飛翔,直接掉落在王昭君的馬車上。所以后人用“落雁”故事來描述昭君之美。
貂嬋原是司徒王允的養(yǎng)女,有一天她在院中拜月祈禱,只見月亮藏在云層中,久久沒有露出來,王允看到此情景便說:我女兒有絕世美貌,連皎潔的月亮都不好意思躲到云朵后面了。從此,貂蟬便有“閉月”之稱。
楊玉環(huán)初入皇宮,皇帝李隆基并不知曉此妃子。有一次她在皇宮后花園中行走,看到盛開的花朵,油然暗生思鄉(xiāng)和盼親之情,不禁黯然淚下,感嘆花有長開日,人無再少年。一邊聲淚俱下,一邊去摸花園的花。誰知道這花朵及旁邊整片花葉居然都卷縮起來。這一幕被太監(jiān)宮女看到了,急忙稟報皇帝,說有一妃子,居然美的讓花都害羞了。由此,李隆基才發(fā)現(xiàn)了楊玉環(huán),開啟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從上面這些典故,可以看出古人衡量美女還是比較看重外在美的,即音容笑貌。一個是體膚,要白潔細膩體如軟玉。一個是五官,要眉目清秀,杏臉桃腮艷光照人、櫻桃小嘴聲甜迷人。另一個是纖纖細手修長靈巧、三寸金蓮細柔白凈,這是中國古代美女雙手雙足的審美標準。美女還要兼有德行與才藝,做到德、、才、藝的完美統(tǒng)一。清人吳震生提出“期艷、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貞”的標準。古人認為除了外在美,最好能讀書識字、通達禮儀,熟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兼通歌舞,才藝雙全。這才是理想中的完美女人。
抖匯吧»長發(fā)修短視頻教程_你最喜歡贊美女性的古代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