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褲改短視頻教程,買的褲子一只褲腿長一只短怎么辦?
買的褲子一只鈣腿長一只褲腿短怎么辦?
如果你記住是在哪個地方買的,持買褲子的小票是可以換的,如果沒貨還可以退錢,如果不給換,可以求助消協(xié)來解決或者打110來解決。如果購物小票沒了,又敢上賣家不承認是他家的貨,你只能自認倒霉去修褲腳的地方修一修。
秋褲勒肚子怎么辦?
不知道你的保暖褲是什么樣子的,是松緊帶的還是帶鈕扣的。
如果是松緊帶的話,可能是松緊帶太緊了,在松緊帶的部分內(nèi)側(cè)剪開一個小口子,把里面的松緊帶拽出來,剪開。找一小塊布剪成和松緊帶一樣寬,長度要根據(jù)你腰的穿上的舒適度來剪,把這塊布分別縫在剪開松緊帶的兩端,然后在把剛才剪開的口子縫上就能了。
帶鈕扣的話,整個腰部分也會有松緊帶的,有的可能是后面半部分是松緊帶的,前面半部分不是,這樣的話也可以用上面的做法,來給褲子改一下。
你經(jīng)歷過什么雷人的事?
同學花四五十萬給他女友治好了病,自己負債累累,女友轉(zhuǎn)身把他甩了,嫁給了別人,美其名曰不想再給他壓力。同學擦干委屈的眼淚,放下了過去,最后收獲了愛情,混得風生水起,啪啪打臉前女友。
從同學到情侶,一塊去打工
高中一個男同學,上學那會挺開朗的,我們都在最后幾排坐著,高中學業(yè)壓力大,有時候偷看小說減壓。同學挺開朗的,我們大家經(jīng)常換小說看,關(guān)系很好。
同學學習一般,高中畢業(yè)后和我們學校另一個女校友處了男女朋友,兩人一塊去南方打工。出發(fā)的時候我們還去送他們倆,一塊喝酒吃飯,相互說些鼓勵的話。
坐上南下的火車時,同學還給我們幾個死黨擺手說一定要混出個名堂來,要不然就對不起這大好青春。他女朋友當時拉著他的胳膊給我們說放心吧她會照顧好小賓的。
當時都沒有手機,正是座機替代電報和信件的時候,想給誰聯(lián)系,得打到有電話的小超市里,然后超市里老板派人給你說幾點幾分過來接電話。這就是當時朋友之間聯(lián)系的方式,所以朋友分別很難天天聯(lián)系。
他們在南方打工,當時廠少,打工的人多,完全沒有用工荒,所以想當個打工人并不容易。超過30歲的不要、染黃頭發(fā)的不要、長得不好看的不要,不像現(xiàn)在,能干活的基本都要。
小有成就
他們倆在那邊應聘半個月工作,才找到落腳的廠子。算是患難夫妻了,感情尤其真摯。同學覺得女朋友這么瘦弱,和自己一塊在廠子里加班熬夜,心里挺難受的,就暗暗下決心攢錢改變命運。
后來因為同學為人實誠又吃苦耐勞,到哪里都讓人放心,所以很受廠里領(lǐng)導器重,給他升職加薪,賺了不少錢。后來讓他負責業(yè)務,主要是給酒店供應日常用品。
接觸多了,他對酒店行業(yè)很了解,后來老板轉(zhuǎn)戰(zhàn)別的行業(yè),他就自己出來創(chuàng)業(yè)了,開了一家酒店,幾年下來他買了車也買了房子。女朋友后來一直當文員,跟著他享了不少福,倆人感情非常好,都開始計劃結(jié)婚了。
賣房賣車給女友看好了病
過年回家的時候,他女朋友發(fā)現(xiàn)自己得了白血病,然后結(jié)婚的事就暫時提不上日程了,畢竟看病最要緊嘛。女朋友在上海就醫(yī)后,需要骨髓移植,費用得四五十萬。當時老同學們還主動給她捐款。
同學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上學那會就比較仗義。女朋友因為沒錢看病已經(jīng)回到老家了。他買了禮品去看女朋友,看到眼窩深陷的女朋友,回想到兩人的過去,不禁淚流滿面。
他拉著女朋友的手告訴她無論如何也不要放棄治療,女朋友抱著她哭得很無助。同學安慰她在家好好養(yǎng)病,自己跑到南方,把酒店轉(zhuǎn)讓了,把車和房也賣掉了,東挪西借,湊夠了五十萬。
有了錢,就帶著女朋友到上海做了骨髓移植。病是看好了,休養(yǎng)期間也花了不少錢,同學盡心盡力陪著她。女朋友終于病好了,身體恢復得很好,連說話走路都有勁了,全然不像一個得過大病的人。
同學因為女朋友治病,借了不少錢。雖然女朋友身心都恢復健康了,他也不想女朋友再出去打工,想讓她多休息休息。于是他自己一個人外出打工,想賺錢還賬。
女友劈腿
這時候已經(jīng)有手機和各種電腦聊天工具了。兩人雖然不在一個地方,但平時聯(lián)系也很緊密。可是好景不長,漸漸地女朋友和他聯(lián)系少了。他覺得可能是因為女朋友怕耽誤他干活,就沒在意。你看看,他心多大。
后來覺得女朋友接電話怎么說話比以前少那么多呢?你問什么她答什么,不問就不說話,從不關(guān)注同學過得怎么樣,累不累。同學還給我們這些朋友抱怨女朋友害過大病,人的性格都變了,還說以后要讓女友幸福,她太不容易了。
我們聽后都覺得怪怪的,也不知道說什么好,畢竟他們倆算是生死之交了。只好提醒他,以后多給女友打電話發(fā)消息,天各一方難免有些疏遠的感覺。
后來一個朋友發(fā)現(xiàn)他女朋友和一個我們都不認識的男孩一塊吃飯,看著關(guān)系挺親密的,這可是驚呆了大家。也不敢多想啊,畢竟同學算是救過他女朋友的命??!只能想那男孩是她親戚,人家關(guān)系親密。
不想給你壓力了,分手吧
還是有朋友看不下去,覺得有問題,給同學打電話說了這事。同學心真夠大的,真夠自信的,他說那估計是她表哥表弟吧……。
有次同學給女朋友打電話,有意無意問了她表哥表弟來看她了嗎?這女孩直接告訴同學她沒有表哥表弟。同學說和別的男孩要保持一些距離,要不然人家會說閑話。
這女孩估計知道自己和別的男孩一塊吃飯的事同學知道了,就挑明了說啦,于是兩人之間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雷人對話。
她說:我有過病,身體不好,不想拖累你。
他說:你說什么呢!你永遠是我最愛的人,你有病的時候我都不覺得拖累,現(xiàn)在好了,更不拖累了,我甘心養(yǎng)你。
她說:別說了,我配不上你。
他說:別胡思亂想了,好好把身體養(yǎng)得棒棒的就好。
她說:我拖累你欠一屁股債,我們分手吧,不想再給你壓力了。
他驚呆了,第二天就往老家趕,回來見到女朋友。女友堅持說不想再給他壓力,還是分手吧,讓他再找個更好的。
勸和無效
最后同學實在沒辦法說服女友,去找她父母,想讓她父母幫忙勸勸女兒,別讓她胡思亂想了,好好養(yǎng)病。
女朋友父母也說他是個好小伙,不想讓女兒拖累他了,還說現(xiàn)在他欠了那么多債務,現(xiàn)在社會壓力這么大,怎么好意思再因為自己女兒給他壓力啊。還把同學禮送出去。
同學郁悶啊,找我們幾個老同學一塊吃飯。期間他喝了些酒,開始說了他當天的經(jīng)歷。我們幾個同學聽了都很生氣。
第二天找個女同學和我一塊去勸和同學他倆。到了同學女朋友家,我們把他倆這幾年一起奮斗一起對抗病魔撿重點說了一遍,想讓女孩看在同學這么靠譜,愿意傾家蕩產(chǎn)為她花錢看病的份上,兩人輕易不要說分手。
最后女孩就一句話,她已經(jīng)害同學負債累累了,不想再給他壓力了,執(zhí)意要分手。
我說:不就是10萬的債嗎?他幾年時間能賺40萬給你看病,還怕他不能再賺10萬還賬嗎?
她不聽,執(zhí)意要分手。就一句話不想給我同學再添加壓力。我說你和他分手,他再找別人就沒有壓力了嗎?她說那就不是她該管的事了。
打不倒的人終究會再次起來
同學聽到這話,拉著我就走。走到外面就崩潰了,眼淚嘩啦啦流個不停。
晚上吃飯時,我們都勸他要想開點。他喝一瓶酒后說:算了吧,都過去了,人家不是不想給我壓力了嘛……,分手就分手吧。同學隨手把酒瓶摔碎了。
我們都苦笑附和。當天晚上一塊去唱歌,他點了一首劉歡的《重頭再來》,大家嚎了一晚上歌。第二天他就離開我們老家又去南方打工去了。
很快他女朋友就和我們縣城另一個人結(jié)婚了,那個人在我們縣城開網(wǎng)吧,在當時看來比負債累累的我同學強多了。
一切不過是重頭再來。說得容易,哪有那么容易?。『迷谟辛硪粋€女同學覺得他這個人靠譜,主動去南方找他。兩人領(lǐng)了證,在深圳混了十多年,正趕上房地產(chǎn)上升周期,后來他們倆又是開酒店又是經(jīng)營二手房,在深圳南山區(qū)和羅湖區(qū)都有房子。
再次相遇,尷尬又羞愧
有年過年同學帶著老婆孩子回來了,我們一群人一塊去步行街玩,路上碰到同學前女友。當時她前女朋友已經(jīng)因為老公的網(wǎng)吧沒落,無所事事,倆人離婚了。
當時我們都沒注意,走很近了,才迎頭碰上,挺尷尬的。同學畢竟在南方做生意多年,人情世故練達老成,我們正不知道說什么呢,他抱著兒子說:叫阿姨。
他兒子沖同學前女友喊了聲阿姨。同學前女友很意外,結(jié)結(jié)巴巴地應了聲,和我們幾個校友打了招呼。別的同學使壞問她要不要和我們一塊去玩,她很尷尬地找個理由拒絕了,然后就逃跑了。
擦肩而過后,我一直觀察她,發(fā)現(xiàn)她回頭好幾次看我同學遠去的背影,眼神里有諸多羞愧和失落。我同學抱著兒子挎著老婆,一路走過去都沒回頭,他把過去留在了身后。
寫在最后
人不可無情無義。良知大家天生就有,該怎么做大家都懂。昧良心做事,看似走捷徑其實都是彎路,是會遠離幸福的。
一個人能懶到什么地步?
36歲女子,癱瘓在床20年,吃喝拉撒由母親伺候,母親去世后,姐姐照顧她時,卻突然在窗外,發(fā)現(xiàn)女子床邊有個詭異的人影,她以為自己眼睛看花了,直到有一天,女兒驚慌失措從女子房間跑出來,姐姐決定偷偷安個監(jiān)控,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荒唐的真相。
河北省阜城市葉家蒲村,有一戶人家姓吳,吳家就是普通的農(nóng)戶,可在當?shù)責o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家有個癱瘓了20年的女兒。
不管在農(nóng)村還是城市,一個家庭里,如果有這樣一個病人,可以說,都是一個家庭的負擔和拖累,大家都對吳家老夫妻抱有深深地同情。
吳家夫妻育有八個子女,女兒吳桂英是最小的一個,倍受父母寵溺,不僅因為她是老疙瘩,還因為她從小體弱多病,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是所有子女里,最讓父母操心勞神的一個。
吳桂英一生病,母親就無微不至的呵護,連床都不讓她下,給她衣服穿在身上,飯喂到嘴里,洗臉梳頭呵護備至,雖然是普通農(nóng)家,可吳桂英卻像公主一樣,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坐享其成的生活。
在父母的寵溺和哥姐的包容下,吳桂英的性格也發(fā)生了改變,被嬌慣的孩子,性格脆弱浮躁脾氣大,吳桂英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欠揍不順心,她就大哭大鬧,大吵大叫,直到滿意為止。
她經(jīng)常以頭疼腦熱,身體不舒服為由不去上學,父母就順著她,去學校請假,然后更是好吃好喝的伺候。
16歲那年,任性驕縱的吳桂英,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大吵一架,她情緒失控,躺在床上竟然起不來了,一癱瘓就是20年之久。
吳桂英痛哭流涕說自己渾身癱軟,像被抽去了筋骨,起不來床了,自己癱瘓了。
父母嚇得不輕,把兒子大罵一頓,看到妹妹這樣,嚇得哥哥也是無比自責。
父母趕緊把吳桂英送去醫(yī)院,經(jīng)過一系列檢查,醫(yī)生給出的結(jié)論是,吳桂英的身體沒有異常,是健康的。
可吳桂英堅持說自己癱瘓了,事實也確實如此,她根本起不來床,她成了醫(yī)學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父母家人只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希望奇跡發(fā)生,吳桂英早日站起來。
為了讓女兒早日康復,母親對吳桂英,又開始了體貼入微的照顧,不但好吃好喝的給她喂飯,還要接屎接尿,就連抓癢癢,都是母親代勞,吳桂英變成了躺在床上的一攤會呼吸會說話的肉,無論母親在忙什么,只要她一句話,母親就會放下手里的活,圍著她打轉(zhuǎn),在母親心里,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比女兒重要。
精心伺候吳桂英20年的母親,在生命彌留之際,這個癱瘓20年的女兒,成了她的一塊心病,和放不下的牽掛,她把另外一個女兒吳桂令叫到床前,把吳桂英托付給了這個姐姐,長姐如母,她希望吳桂令承諾,對這個不幸的妹妹不離不棄。
于是,吳桂令接替了母親,把吳桂英接到了自己家里,開始了照顧。
可吳桂令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賺錢養(yǎng)家,家里的農(nóng)活就全部落在吳桂令一個人身上,她不能像母親那樣,24小時伺候妹妹,只能一日三餐,把飯菜做好,端到妹妹床前,然后問她有什么需要,她提前給妹妹準備好,就去忙自己的了。
從2008年5月開始,吳桂英身上,經(jīng)常發(fā)生怪事
一天傍晚,姐姐忙完農(nóng)活,拖著疲憊的身體,趕緊快步往家走,因為家里還有一個需要她照顧的人,自己吃飯可以瞎對付,也可以不按時按點,但妹妹不能,不但要做好吃的,保證她的營養(yǎng),還不能餓著她,母親臨去世,把妹妹托付給自己,她就有責任照顧好她。
吳桂令回到家放下鋤頭,順便隔著玻璃,朝妹妹房間望了一眼,這一眼不要緊,她當時就汗毛直立,只見昏黃的燈光下,有一個詭異的人影一掃而過。
吳桂令以為妹妹睡著了,家里進了小偷,她怕小偷傷害妹妹,趕緊大叫了一聲妹妹的名字,不顧危險,躥進了屋子里,沒想到,妹妹安然無恙的躺在床上睡著,吳桂令找遍屋子,并無異樣。
她叫醒妹妹,問她家里有沒有來過外人?吳桂英說屋子里就她自己,并無他人,吳桂令心里犯嘀咕,難道是自己太累了,眼睛看花了?只要妹妹沒事就好。
可她還是不放心,畢竟自己白天下地干活,經(jīng)常不在家,萬一家里來了不速之客,妹妹癱瘓在床,根本沒招架之力,會很危險,她提防了幾天,又在房前屋后查看了一番,并無一樣,懸著的心才放下。
好景不長,怪事又發(fā)生了,吳桂令上初中的女兒,有一天放學,去小姨房間看她,突然神慌張的跑了出來,邊跑邊喊:“站起來了!小姨站起來了!”,撲到吳桂令懷里大哭不止。
吳桂令趕緊問女兒怎么了?女兒語無倫次地說,她剛才進屋,想陪小姨說說話,沒想到,看到小姨歪歪斜斜地站在了地上,女兒一直看到的,都是躺著,不是睡著就是發(fā)呆的小姨,沒想到小姨突然站起來了,還衣衫不整,披頭散發(fā),孩子受到了驚嚇。
女兒的話,把吳桂令也嚇得癱坐在地,癱了20年的妹妹,竟然站了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她懷疑是女兒眼花了,就像當初在窗外,看到妹妹房間有人影一樣。
吳桂令安撫女兒幾句,趕緊跑進妹妹房間查看,發(fā)現(xiàn)妹妹躺在床上,面對吳桂令的詢問,一臉無辜,一頭霧水。
吳桂令確定了,是女兒看錯了,她一定是希望小姨,能像正常人一樣站起來,出現(xiàn)了幻覺。
一天,下地干活的吳桂令忘了拿農(nóng)具,返回家取,眼前的一幕,讓她大吃一驚。
回家取農(nóng)具的吳桂令,剛推開院門,就驚呆了,她發(fā)現(xiàn)妹妹站在院子里,姐妹倆四目相對,吳桂令瞬間僵住了,而吳桂英突然暈倒在地,反應過來的吳桂令,趕緊喊人,把她背到了床上。
好半天,妹妹才蘇醒,醒來后什么都不記得了,矢口否認自己去院子里。
這讓吳桂令直發(fā)懵,妹妹身體癱瘓,但是神智是清醒的,怎么又得了失憶癥?
吳桂令只能對妹妹更加細心體貼,就怕一個照顧不周,妹妹又病情加重,對不起母親的托付。
怪事再次發(fā)生,一天,吳桂令給吳桂英喂飯,她竟然和自己說起了天津話。
驚得吳桂令,差點把碗打翻在地,妹妹從沒去過天津,每天足不出戶,怎么可能會說天津話?
想想一直以來,怪事一件接著一件,讓吳桂令忐忑不安,她每天心都揪著,無心干活,地鋤到一半,就扛起鋤頭往家跑,害怕妹妹有什么意外。
她跟打工在外的丈夫,說起家里最近發(fā)生的怪事,丈夫給她出主意說,想要弄清真相不難,偷偷在家安裝一個監(jiān)控,就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了。
吳桂令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于是,趁妹妹睡著了,偷偷在家里安裝了監(jiān)控,每天一眼不眨地查看,接下來的幾天風平浪靜,一切異樣,好像知道房頂上有一只電子眼在監(jiān)視著一切,都悄聲匿跡。
吳桂令雖然還是大惑不解,但終于放下心了,幾天來查看錄像,把她熬得疲憊不堪,就在她決定收手的當晚,監(jiān)控畫面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人影。
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的吳桂令,一個激靈清醒了,瞪大眼睛盯著監(jiān)控,定睛一看,里面的人影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癱瘓了20年的妹妹,只見她輕手利腳的下了床,又躡手躡腳走進了廚房,可能她餓了,找了一把花生米,躺回床上吃了起來。
吳桂令又驚又喜,驚的是,妹妹一個四肢健全的人,竟然假裝癱瘓,躺了20年,把一家人,特別是母親和自己,折騰得苦不堪言,喜的是,她是個正常人,無病無災。
人贓俱在,這回看吳桂英怎么抵賴?讓吳桂令出乎意料的是,妹妹再一次矢口否認,說自己沒下床,也沒去找花生米吃,一臉的莫名其妙。
吳桂令生氣了,她在床縫里找到了妹妹沒吃完的花生米,她想著這回妹妹沒辦法抵賴了吧?可吳桂英還是一臉無辜。
吳桂令覺得,妹妹身體和精神都出問題了,趕緊把妹妹送進醫(yī)院,做個全身體檢。
醫(yī)生檢查發(fā)現(xiàn),吳桂英身體正常,四肢完好,根本沒癱瘓,也就是說,吳桂英20年的癱瘓,全是裝出來的,但醫(yī)生告訴吳桂令,雖然吳桂英身體健康,可卻得了心理疾病,那就是癔癥。
什么是癔癥呢?
癔癥,又稱分離轉(zhuǎn)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nèi)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
吳桂英幻想自己癱瘓,無法站起身,因為她習慣了被照顧的感覺,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她欲罷不能,久而久之,就完全喪失了自主能力,也就是說,吳桂英因為太懶,寧愿偽裝癱瘓,也不愿自食其力,導致形成了病態(tài)心理。
吳桂英在醫(yī)院接受了治療,家人并沒有責備她,而是慶幸她是健康的,并陪著她進行康復訓練,直到她痊愈。
一個人能懶到什么程度?
因為太懶,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偽裝成癱瘓,在床上躺了20年,大好的青春都浪費了,把自己躺成了一個心理病人,真是聞所未聞。
而吳桂英的悲劇,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小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不想上學了,或者不想去做某件事,都會裝病,不是頭疼就是肚子疼,而此時的父母,會表現(xiàn)出無比的溫柔,噓寒問暖,呵護備至,好吃好喝的照顧,被溺愛嬌慣的吳桂英,也找到了這個竅門,覺得躺在床上啥都不用干,吃喝不愁,全家人都圍著自己轉(zhuǎn),于是,她就利用和哥哥的一次吵架,裝起病來,這一裝就是20年。在醫(yī)院檢查,吳桂英一切正常,父母家人不相信醫(yī)院的診斷,反而相信吳桂英的偽裝,知女莫若母,她應該能知道女兒是裝的,可出于溺愛驕縱,怕女兒受苦,不去糾正女兒的錯誤行為,接受了她“癱瘓”的現(xiàn)實,導致吳桂英二十年的大好青春被斷送了,好好的一個正常人,活生生變成了病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是導致孩子悲劇人生的原罪,窮養(yǎng)富養(yǎng),不能慣養(yǎng);寵愛溺愛,必是禍害!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
《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戲,不是貪玩,而是源于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愛子之道,不是姑息。姑息非愛,乃害也。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保瑦圩又?,不是姑息。姑息非愛,乃害也。
舊社會的天津混混兒們是如何上位的?
英雄有譜,混混兒有論!
筆者先后寫過幾篇關(guān)于老天津衛(wèi)混混兒的文章,自然也是蘿卜咸菜各有所愛,有喜歡這些文化的,他便叫好;不喜歡這些糟粕的,他便說不好。總之不管好不好,都是老一輩人的生存方式罷了。
那會子不同于現(xiàn)在,雖然大清國沒了,可傳統(tǒng)的江湖文化,俠義氣息尚存,因此在清末民初之時,天津的混混文化呈現(xiàn)一種高姿態(tài)。這種屬于天津衛(wèi)特有的文化,雖然比不了上海的青幫、紅幫名氣這么大,可也有一番屬于自己的江湖。上海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大佬;天津也有李金鰲、王金波、袁文會等大耍。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一方人,一個地界兒也有一個地界兒的故事。
電影中演繹的抽死簽▲
今日筆者單說一件小事,這則故事乃是真實發(fā)生過的,老一輩口口相傳,就這么傳到了筆者的耳朵中。
這事發(fā)生在光緒二十一年,也就是辛丑條約簽訂,李文忠公辭世那一年。當年在天津衛(wèi)東北角草廠庵有兩個混混兒世家,一家姓滕,一家姓竇。這兩家了不得,家中老一輩憑借抽死簽、下油鍋、滾釘板蹚出來的家業(yè),如今每姓都有百十多個族人。大門大戶,吃喝不愁,出門有膠皮車,平日有弟子徒孫孝敬著,小日子過得挺舒坦。
其中竇家有個行三的老者,遠近都尊稱他一句“竇三爺”。這位竇三爺當年那會子也是個大耍巴人,意狠心毒,嘛惡招都能使的出來。如今老了,成了“袍帶混混兒”,每日里除了進戲園子、下館子就是泡澡堂子,小日子別提多愜意。
不過這竇三爺當年做下一樁錯事,因為口角不和,手持利刃捅死了自己的盟弟張某。在那會子,大耍殺人不必償命,就算要償命,手下那幫小混星子們,有的是人愿意“頂包”。經(jīng)過許多和事佬出面調(diào)停,私了人命,勸告苦主不必經(jīng)官,竇某除了要給死者發(fā)喪之外,還需每月拿出一份錢交給人家孤兒寡母作為贍養(yǎng)費。
抽中紅簽▲
竇某履行諾言,每月按時把錢米送到,盟弟家中娘兒倆生活也就不再為難。許多年后,張某的兒子長大,這小伙名叫張庚子,出落的五大三粗是條漢子。但父親被殺這事,他卻一點都不知道,母親從未跟他吐露過一個字。每每問起父親怎么死的,母親就扯謊說掉海河淹死了。
張庚子如今長大,每月依舊有盟伯竇某送錢送米,日子倒也不愁。他娘時常教善他寧可賣苦力做腳行,也不可做混混兒??墒屡c人違,張庚子還是入了“鍋伙”,成了混混兒。
也許是天意冥冥注定,一次竇三爺在戲園子得罪了人,人家知道這位爺惹不起,可也不能就這么善罷甘休。恰好有個機會,這人跟張庚子遇到一塊,拉到酒樓一頓胡吃海塞,然后故意裝作酒醉,把竇三爺當年殺害張庚子父親之事和盤托出。
這番話不說則可,說罷之后,只見張庚子青筋暴露、雙眼凝血:“好哇、好哇,好你個竇老三,我心說為嘛你對我母子這么好,我以為你一番義氣,枉我一口一個三伯喊著你,對你感恩戴德,沒想到你這老家伙面軟心毒,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尼瑪瑪?shù)戎?,小爺讓你‘栽跟頭’”(“栽跟頭”指讓你丟人現(xiàn)眼的意思,原先是混混兒的切口用語,如今成為百姓常用術(shù)語)
抽中黑簽兒▲
張庚子扭身回到家,呼呼大睡了一覺之后,轉(zhuǎn)天蒙蒙亮之時,從炕上爬起來,而后從炕席地下踹出明晃晃一口尖刀,用毛巾一裹,揣懷里就往外走。張庚子清楚竇三爺每天的生活做派,每天早晨必出東門到天后宮前河沿一家外號破鍋(諧郭)的澡堂泡澡。張庚子蹲東城根等著,看著竇三爺?shù)哪z皮車打這過去,他心里有了底。
到了澡堂子,張庚子問伙計“我三伯在哪呢?”伙計認識他,告訴他竇三爺里面澡堂子正泡著呢。張庚子扭身進了里間,進去一看水池里全是人,拿眼睛左右一掃,找到了。此時竇三爺毛巾板兒搭在腦門上,正閉著眼睛靠在水池一角養(yǎng)神呢。張庚子把棉襖棉褲往外一丟,下到水池當中,手里拿著包裹利刃的毛巾蹚了過去。
到了近前,張庚子叫了聲:“三伯”(注:這個‘伯’需要讀bai,三bai。)
竇三爺睜眼一看,是張庚子,以為是湊巧碰到,就回來句:“寶貝兒,你也來泡澡啊”
這里筆者需要交代一句,為嘛要喊“寶貝兒”,您或許不知道,這是天津人的一句常用語。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哪怕你三十幾歲,你在長輩眼里,依舊是“寶貝兒”。
“三伯,我問點事?”
“嘛事?”
“我爸爸怎么歿的?”
竇三爺一聽這話,打個激靈,心說壞事,這小子不定從哪兒聽到了當年的事兒,如今這是要勾起前案,搞不好大禍臨頭。
“這…..你爸爸他…..他那會子在老龍頭扛活,喝點酒掉海河淹死的?!?/p>
這話說完,張庚子一笑,把毛巾打開,一把將尖刀拽出,用刀尖抵住竇三爺哽嗓咽喉。大伙正泡著舒坦呢,一看這架勢,心說壞事,要出人命,搞不好要來個血濺溫水池。此時誰也不敢動彈,也不敢作聲,澡堂子剛才還有說有笑熱熱鬧鬧呢,剎那間鴉雀無聲,都瞪眼看著。雖如此,但誰也不怕,因為混混兒有規(guī)矩,不管你的事兒,你自管看著,保證不會傷到你。
▲袁文會照片
竇三爺一看這架勢,這是真的玩命來的,如今吃得好喝的好,當年那股子英雄氣概早就沒影了。面對明晃晃的尖刀,心里七上八下,只能裝傻充楞:“寶貝兒,這是干嘛。三伯老了,七十多歲稀里糊涂,早些年那些絡絡缸的事兒記不清楚了,全都忘了!”(‘絡絡缸’天津俗語,泛指復雜的事兒,一時說不清的事兒等等。)
竇三爺這番話,不只是張庚子,整個澡堂子里的人全聽見了。這分明是裝傻充愣,顧惜生命,表面既不承認,又不否認,含混搪塞,按照混混兒界的規(guī)矩,這算是“走基”了。(‘走基’,原本是混混兒常用的切口,泛指膽怯了,不敢了,怕了,丟了臉等等,如今成為民間術(shù)語。)
沒想到張庚子聽完這番話,把刀子撤回來,哈哈大笑道:“三伯既然想不起來,那就想不起來吧,我也不必往下再問。您老接著泡,嘛事兒你明白、我也明白!”說完,揚長而去。
張庚子走后,再看竇三爺垂頭喪氣,就說了三個字“我栽了!”
再看大伙,幾乎異口同聲說出三字:“嘛玩意!”
張庚子勝利了,不用見血他就勝利了。以后在混混兒圈中,他就不再是普通混混兒了,而是一躍成了大耍兒。自此后稱呼也要改了,早先叫他名字,現(xiàn)在必須要喊“二哥”或者“二爺”,自此天津衛(wèi)就有了人家一號。
而竇三爺呢,知道自己“栽了跟頭”,以后沒臉見人了,出門連小混混也敢對自己吐口水了。自此大門不出,再也不拋頭露面。
那位問了,為嘛會這樣,這是嘛規(guī)矩。告訴您吧,這就是混混們的江湖規(guī)矩。新出來的混混兒后生,想要“上位”,要么你敢打敢殺,真敢玩命。要么你推翻老前輩,只要把成了名的老一輩“袍帶混混兒”推倒,你便可出名,甚至取而代之。但不要以為這很容易,像竇三爺這樣的畢竟是少數(shù)。
所以說干一行愛一行,萬事都有規(guī)矩,不按套路出牌,興許吃虧的是自己。
抖匯吧»棉褲改短視頻教程_買的褲子一只褲腿長一只短怎么辦